看點網訊 近期最燒腦綜藝江蘇衛視《蒙面唱將猜猜猜》上周播出后繼續帶來新的懸案:補位登場的“幺蛾子”和“暴走蘿莉”,加上前一期遺留下來的問題人物“9號”,讓觀眾再度抓破腦殼,包裹嚴密、無跡可尋的面具令網友慨嘆“生無可戀”:“一個個包得跟移動迷宮一樣!”伴隨著越來越多的“偽裝造型”曝光,面具成為這一季節目無可爭議的亮點,各種二次元代號與花樣百出的造型“結伴”轟炸觀眾的腦細胞。近日記者獨家采訪到了《蒙面唱將猜猜猜》道具團隊,揭秘“手工匠人”以及相關經典面具的幕后故事。
技術控:3D打印、建立面部數據庫,精致面具都是手工活
為隱藏張碧晨的“招牌動作”,將她所戴手套的指頭連接處一一縫合;瞿穎和節目組“密謀”,用坐轎出場掩飾自己的身高……360度掩護歌手身份的《蒙面唱將猜猜猜》,憑借事無巨細的全面“偽裝”讓網友真心膜拜道具組,“服氣!一個個包得跟移動迷宮一樣,什么線索都看不出來!”節目中精致非凡的面具也令觀眾“過目難忘”,“童話里不是騙人的”、“幫我消消黑眼圈”、“不要和陌生人說話的狐貍爸爸”、“哎呀你是從哪里冒出來的9號”,這些千奇百怪的二次元化名,搭配創意百變的面具,頗為讓觀眾好奇:除了無死角的守住蒙面歌手的臉,面具本身擁有哪些技術含量?
“目前大家看到的熊貓和小王子,都用到了3D打印技術。設計類似的頭套式面具,有一套完整的數據建模、3D打印、后期做效果的過程。”道具組導演向記者透露,為了最大程度貼合歌手的面部輪廓,每個面具的制作,都離不開詳細的數據收集,從藝人的頭圍、眼間距到更具體的單眼長度、下頜到頭頂的距離以及眼睛到頭頂的距離,每一個數據都關系到面具出來的效果。
建立藝人的面部數據庫之后,就是磨人的制作工期,由于所有面具都是全手工的技術活,一旦出現問題,整個團隊需要通宵修改,確保不拖后錄制的進程,“我們的團隊比較年輕,有做電影美術的,還有做服裝道具的,我們會盡量根據藝人提出的要求,不斷地做修改”。
細節控:從建模、打印到上漆、做效果,成品期最短一個禮拜
這一季《蒙面唱將》的面具廣受好評,不僅遮蔽效果較第一季有了大幅提升,細節的精致程度與視聽的效果,都在道具組的考慮范圍內,光是材質的選擇就“絞盡腦汁”。
近兩期頗為吸睛的“童話里不是騙人的”,為了有新意的表達童話主題,道具組經過反復討論,選擇了“小王子”這樣一個概念來呈現童話感。“這個面具,動畫的形象并不容易實現,既要吻合原著,又要考慮到藝人從瞳孔看外面的視角,還要看起來不那么嚇人,道具組前后花了很大的工夫。”負責道具制作的導演表示,涉及到人臉的面具,其實制作難度相當大,因為逼真的“皮膚”效果難免會有點嚇人,所以在給“小王子”后期的效果造型時,道具組特地添加了臉部雀斑的細節,“這樣臉上就有了表情,不會看起來很呆板”。
一旦確立了創意,面具團隊就要開始著手制作,一個3D打印的面具,從建模、打印到上漆、做效果,大致周期是一個禮拜,而像“貓黛麗赫本”、“鉆石女士”這類華麗型的手工面具,最短出品周期也在三天左右。此外,每一個面具制作完成后,都需要歌手佩戴后演唱,檢驗面具的“實用性”,“如果會影響歌手的演唱效果,則需要進一步改裝。”比如備受大家喜愛的“熊貓”,林宥嘉戴上面具試唱后發現頭套內的混響非常嚴重,“我們又在面具背后打滿小孔,內部粘滿吸音海綿,最后才解決了問題”。
這一季《蒙面唱將》播出以來,曾經有網友評論說“面具武裝太到位,猜人太燒腦”,現在看來制作面具的人也同樣燃盡腦細胞。據道具組透露,隨后的節目中,還有震撼的面具將一一亮相,再一次挑戰觀眾的腦力極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