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作大片2017年正值人民解放軍建軍90周年,為了再現革命先輩的建軍艱難史,傳承紅色英雄的大無畏精神革命歷史大劇《建軍大業》應時而生,那些燃爆了的臺詞,熱血沸騰的詩,滿屏的小鮮肉,讓人過足了癮。
這種紅色革命題材的電影,在市場上相對于好萊塢科幻動作大片來說并不具優勢,然而進入電影院之后,發現《建軍大業》的場次座無虛席,絕大部分是80、90后的年輕一代,甚至不乏95、00后,著實給了我很多驚喜,僅明星陣容就已值回票價,眾多小鮮肉更引得無數少女做舔屏之態,向來對于明星不感冒的我來說,每一次小鮮肉鏡頭的出現,居然都能興奮得尖叫出聲來!
真是全程不敢有尿點,眨眼間生怕錯過了每一個愛豆的鏡頭,真是苦了死忠粉寶寶們,為自己的偶像搖旗吶喊打抱不平。
“為什么出場兩分鐘就死啦?”
“這么快就領盒飯啦?”
“花錢就是來看他一眼,結果真的只是一眼!”
是啊,就連當紅小鮮肉張藝興也早早的“獻身”了。
能夠請到眾多明星加盟助陣,甚至重要革命先烈角色也是小鮮肉出演,這引得大眾對這部電影褒貶不一,讓其業內人士“紅色導演”葉大鷹對其大力吐槽,但從票房上來說,對《建軍大業》是一個很大的加分。
而在9月22日即將上映的另外一部由孟奇導演的紅色電影——《娘子軍傳奇》卻恰恰相反,無小鮮肉無卡司,有的只是精彩的故事和精湛的演技,從《建軍大業》的 “男人戲”到《娘子軍傳奇》的“女人戲”,同樣是經典紅色題材,而《娘子軍》卻獨講女性故事,當女人扛槍、背炸藥包將是怎樣的一種畫面?看點十足,不得不說我已經翹首以盼了。
“人生如戲,全靠演技”,在影片中,個個演技爆棚,姐妹團們“尬戲”so easy,演出了樸實,演出了真誠,每一個眼神,每一個動作都是演繹得淋漓盡致,每一個細節,每一束光都是盡心做到真實、完美。
你想看的大場面都在這兒了,爆破戲、槍戰戲、轟炸戲等一一不落,不矯情不做作,隔著大熒幕都能感受到不畏艱苦,腳踏實地的紅色革命精神。姐妹之間相互就義,戰友之間同生共死的情感被刻畫的尤其細膩,那個遙遠的戰火紛飛的年代的故事,成功的打開了我淚水的閥門,有恨日本侵略者之憤怒,有怒漢奸之不堪,更多的是嘆娘子軍團之多艱、之高尚、之大愛無私、之拳拳赤子之心,是她們讓我感到生而為人之偉大。
紀錄片《二十二》上映后好評如潮,引起了巨大的反響,“慰安婦”再次被國人甚至外媒所提起,引得更多人的關注,國家的尊嚴、榮辱,對敵人的痛恨、對戰爭的恐懼,愛國之情再次掀起高潮。
而令人扼腕嘆息的是:最后一位“慰安婦”于2017年8月12日在海南省的家中去世,終年90歲。
同樣是在海南,“娘子軍”是家喻戶曉的民族英雄,娘子軍精神代代相傳。
《娘子軍傳奇》是根據真實歷史人物改編,講述的是李香瑜的故事,“紅色娘子軍”即中國工農紅軍第二獨立師女子軍特務連,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由馮白駒領導的瓊崖蘇區紅三團下屬的一支武裝力量,成立于1931年5月1日。
該武裝絕大多數來自于農村青年婦女,該部隊旗幟鮮明,作戰勇敢,曾在第二次瓊崖蘇區反圍剿中擔任掩護任務。
娘子軍的事跡先后被改編成芭蕾舞劇、電影,娘子軍精神廣為流傳,耳熟能詳。給人印象最深刻的還是1960年電影版的《紅色娘子軍》,由知名導演謝晉執導,將娘子軍的革命史搬上大熒幕,凝縮在吳瓊花等人的身影中,拋頭顱,灑熱血,為了新時代與惡勢力作斗爭。
2014年4月19日上午8時40分左右,中國最后一位紅色娘子軍老戰士盧業香在海南省去世,享年100歲,比海南最后一位“慰安婦”離世的時間還要早3年之久… …
在戰火紛飛的革命年代,李香瑜帶領著同胞們奮勇向前殺出重圍,如今身處和平年代,早已與時俱進賦予了“娘子軍”精神更多的意義,我們更應該珍惜當下,銘記歷史,不忘初心,勇敢自立,砥礪前行,依然要緊扣時代脈搏,心口相傳。
《娘子軍傳奇》,9月22日全國上映,影院訴衷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