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逢桃花林,夾岸數百步,中無雜樹,芳草鮮美,落英繽紛。”
少時讀書,不喜情愁愛欲的文字,唯獨中意這篇《桃花源記》,對其超脫現實的安樂美好而心向往之,也為桃花源從此不復現世而引以為憾。古人心里的桃花源沒了,我心里的桃花源還在,有人說,“上有天堂,下有蘇杭”,我的桃花源,就在天堂的中央——湖州。
旅居湖州,行走在太湖,只覺得每一縷湖畔吹來的晚風,都讓被拋諸腦后的現實煩惱緩緩睡去。在這里,我看見星空、看見田野、也看見緩慢行走的牛羊;在這里,我忘了朝九晚五,只想起童年,也想起初戀的溫柔;在這里,我溫黃酒一壺,不需有人作陪,只與日月星辰互酌。
但這又怎么足夠?武陵人尚能享受設酒殺雞作食的招待,當代的桃源,美食更不可缺少。還好湖州自古便是魚米之鄉,“蘇湖熟,天下足”,再挑剔的食客,到了這里,也能找到心儀的去處。想吃油腥重的便去尋一碗湖羊肉解饞,想清淡些也有長興茶宴果腹,湖州的日子,倒是從來不必為吃食發愁。
莫干山因為它的民宿而聞名,但鮮有人知的是,山上還藏著一座義遠生態農莊,莊里的食物別有一分天然味道,也成了我這段時間常去打牙祭的去處。
義遠的大廚讓我們叫他Ben,其實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受父輩影響走上了學廚的道路,又因為貪戀義遠農場的食材,留了下來。Ben對美味的理解是記憶,他認為只有離原產地最近的食材才是記憶中的味道,也最能打動人的味蕾。
這里以前沒有我的記憶,但是Ben這么說,我就覺得我可能在夢里來過很多次了。或許晉太元中時,我就是那個武陵漁夫,莫干山,就是亂入的桃花源。
山上店家不少,當地原住民金魚家就在莫干山茶廠原址開了家餐廳。去拜訪時正當天晴,金魚媽媽招待我們她的拿手好菜橡果豆腐,將新鮮的野生橡果去皮打碎,熬煮后又靜置,直到凝固成濃稠的“豆腐”,切片撒上蔥蒜末,再淋上當地特產老恒和米醋提味,增加些許甘甜回味,整道菜都酸甜爽口起來。
湖州的羊同樣是一絕,少了北方羊的鮮膻味,肉質卻多了幾分細嫩,被冠以“湖羊”之名,成為了湖州的一個美食符號。在每個早起的清晨前往德清縣上的元松羊肉店,是住在湖州時的慣例。這家的羊肉,給人第一印象是“奢侈”,就算是市場上價值不菲的湖羊皮,也連在肉上,一起經過近十個小時的燜燒,湯里有老恒和醬油,汁水化在軟爛的皮肉里,說是香飄十里也不為過。
回歸朝九晚五的生活后,我常常想起湖州。或許在我為了生存奔波的時候,湖州人正在慢慢悠悠地燜雞,不疾不徐地燉羊肉。
有人通過精心培育,等待著食材的最佳狀態;也有人拋下雜念,小心地保守著食材與時間的秘密。老湖州人許先生,人稱“許員外”。許員外最為人所知的身份,是一名專注的“食材收集者”,家中收集的食材數不勝數。每當天晴的時候,他總會小心地把收藏多年的食材拿出來晾曬。
許員外對食材的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他認為好的食材并不一定是價格不菲的,甚至珍藏數年的,而是吃下去,喉嚨回甘。
不同的食材也具有其獨特的地域性和不同的價值。所以即便工作并不輕松,所以許員外對于自己收藏的每一樣東西都特別講究,愿意花上不少時間尋覓心中優質的食材,并且注重細節。只為找尋他心中的優質食材。
凡事不可茍且,于飲食更甚。除收藏食物之外,許員外也喜愛研究美食,閑暇之余也會親自下廚招呼遠道而來的朋友,食材簡單,卻回味無窮做菜雖是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但也不可隨意對待。做菜于許員外是一種樂趣和積極向上的生活態度,從食材原料的選取到烹飪,許員外無一不是親自全身心投入。
“人莫不飲食也,鮮能知味也”。許員外亦不例外,制作美食和品嘗美食的過程都樂趣無窮,個中滋味唯在煎炒烹炸中有所體會。熱愛生活的人往往更能發現美食之美,因為他們知道溫暖的味道出自用心的廚房,哪怕身處遠方,就讓美食帶著家的味道在你身旁。
如果有一百年的時間,北上廣可以從普通城鎮發展為世界一線城市;之于食物,時間是天敵,也是幫手同樣百年時間,湖州企業老恒和只專注技藝傳承,終于尋得醬香真味;假如給許員外一百年的時間,他又會干什么呢,我想,大概就是尋遍時間所有的珍稀食材吧!
桃源里自秦時起便不知歲月,其中真意,我終于在湖州領悟了。
行遍江南清麗地,人生只合住湖州。若我老去,只愿魂牽夢縈的,仍是太湖的銀魚、莫干山的黃芽、老恒和的太油。深圳衛視老恒和《宅人食堂》第三季湖州篇,本周日晚21:00即將播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