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艾美獎導演范立欣作為評委出席第13屆華語青年影像論壇,現場宣布該獎項年度入圍名單。同時表達了自己對于青年導演創作的期待。
華語青年影像論壇作為老牌的影像論壇,此次組委會對論壇活動進行了全面升級,讓“影像展”和“年度新銳影人推介”進行深度融合,同時融合主辦單位資源,加強了國際間的聯系與合作,為入圍的青年電影作品提供海外展映的機會。
紀錄電影漸趨大眾化,也能出“爆款”
作為艾美獎得主的范立欣,此番在擔當評委的過程中,他也有諸多感想。
“這幾年,觀眾可以在大熒幕上越來越多地看到紀錄電影,這是一個很好的現象”,細數各類院線紀錄電影,這幾年幾乎總能出現垂直細分領域中的“爆款”,在范立欣看來,這是一種紀錄電影的全新趨勢,大家不再把紀錄電影當成一個純粹的“作者影像”,更多開始思考如何“商業化”、如何“大眾化”,就影像內容本身而言,這是一個好的趨勢。國家政策的支持,優質作品的不斷涌現,都反應了中國紀錄片產業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
范立欣曾在2012年憑借《歸途列車》榮獲第33屆新聞及紀錄片艾美獎最佳紀錄片獎和最佳長篇商業報道獎。之后,其本人作品亦是成果頗豐,《我就是我》、《繆斯之旅》等均在紀錄電影的探索之路上,體現了其獨立的風格和專注的思考力,范立欣表示:“如果《歸途列車》屬于作者影像的話,那么《我就是我》之后的作品,我在尋找的是紀錄電影的新方向。”
關注青年導演,期待聯手年輕人共創作
在問及這幾年,個人比較喜歡的青年導演時,范立欣一連串報出了諸多名字,“忻鈺坤、文牧野,我都很喜歡”,他特別提及了此次影像論壇上入圍的作品《四個春天》,該片主要以2013年至2016年春天為時間節點,記錄了一對相濡以沫50多年、樂觀自強又多才多藝的老夫婦可愛、詩意的生活日常。范立欣說,紀錄電影慢慢在告別過去一味的“疼痛感”,依然在關注現實,但是大家的手法、角度更多元了,內容越豐富,觀眾接收到的訊息和思想也越包容了。
除了關注青年導演,對于年輕人的生活生存狀態,范立欣也一直都保持著高度敏感的心。范立欣表示,未來也希望可以跟越來越多的青年一起合作講好中國故事,“作為陽光紀錄片大會的亞洲代表,也歡迎青年導演們的加盟。中國紀錄片產業的發展成熟,需要更多青年導演的參與和加入”。法國陽光紀錄片大會創辦于1990年,是歐洲最大的紀錄片專業市場盛會,在全球紀錄片業界享有極高聲譽。
另外,由范立欣與法國聯合制作的紀錄電影《上學路上》也將于明年面世,這次他將視角對準了各國各民族的孩子在上學路上的艱辛和阻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