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四十年來,如何看待中國電影產業取得的成就?
坤寶德傳媒集團董事長、文化產業投資人楊睿:中國電影40年來改革發展取得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無論是電影的生產、影院的建設以及其他各個方面,都取得了非常大的成績,涌現出一批優秀的電影,國際市場的影響力在逐漸增強,這是改革開放的巨大成果。
沒有改革,中國電影在傳統體制下的活力無法煥發,沒有開放,中國電影始終是在本土小圈子里運作,難以吸收國際發展的諸多經驗。應該說改革開放才使中國電影煥發了青春,把中國這樣一個潛在的、巨大的的市場充分激活了。通過開放促進了改革,改革同時又進一步對開放提出了新的要求。現在中國的電影應該說已經全方面對外開放,除了美國以外,和歐洲,包括印度,甚至包括非洲的電影都有了合作。中國電影可以說我們文化產業最具活力最具開放性、包容性的一個產業。
在評價我們影視作品的世界影響力的時候,都會有哪些標準來作為評價的依據呢?
坤寶德傳媒集團董事長、文化產業投資人楊睿:我認為最重要是電影的質量,沒有質量就沒有影響力。我們數量增長、規模化的經營基本上已經完成,客觀來說,電影的質量還是稍有欠缺的。今后要繼續把增長的潛力充分發揮出來,主要靠質量。人們喜歡看,這樣才會有可持續的增長。其次是應該更加國際化,這也是我們上海電影節的目標。不僅要有反應中國人生活的電影,把中國電影發展的成就展現出來,還應該有一批中國和歐洲、和印度、和好萊塢以及和其他的發展中國家合作的電影。
我們評價一部電影的質量高和低有哪些評價參數呢?
坤寶德傳媒集團董事長、文化產業投資人楊睿:第一,它是不是反映了中國的變化?通過人們觀影以后能有所啟迪。第二,電影的制作是不是國際化,是不是市場化。第三,藝術水平。電影是一種藝術,藝術水平是評價電影很關鍵的方面。在這方面我們現在的題材已經多元化了,各種各樣的題材,娛樂型電影,像警匪片、兒童劇、女性題材劇等等,畢竟電影是市場化的,要有各類電影,來滿足不同群體,不同層面的需求。目前我國電影主要是滿足國內的需求,而國際大片能夠滿足更多人的需求,滿足不同的民族、不同的國家普遍的需求,所以這一塊我覺得還需要有大量的工作需要做。這都是觀察電影質量與不同藝術水平的標準,我們要從更多的維度實現這樣的發展。
中國電影的核心競爭力有哪些?怎么樣能發揮這些核心競爭力?
坤寶德傳媒集團董事長、文化產業投資人楊睿:電影的核心競爭力是生產和傳播的質量。再就是一定要多元化,多元化通過市場來實現。作家、電影的制片人、投資人,他們通過市場能夠觀察到哪些電影更好反映生活,或者說在哪些方面還有市場的盲點。
還有很重要的一點是政策和體制的建構。中國電影剛開始改革是從2003年、2004年開始,到現在也就是18、19年的時間,不到二十年的時間取得這么大的成就,足以讓我們自豪。我相信坤寶德傳媒集團能夠打造成世界一流的影視企業,這個目標是完全可以實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