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由中共浙江省委宣傳部(浙江省電影局)、中國美術學院作為指導單位,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承辦的浙江青年電影周的重要活動之一——2022“浙浪潮”導演大會正式落下帷幕。
今年的大會由“浙浪潮”電影學術展映與“浙浪潮”創作與學術主題論壇兩大板塊組成,在4天時間里共進行以浙江地區以及國內青年導演為主的優秀作品分批展映16場,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形式邀請30余位導演等主創、學者與嘉賓共同參與映后和學術論壇交流。
開幕首日舉行了“浙江省電影導演人才培研基地”掛牌儀式。浙江省委宣傳部副部長、浙江省電影局局長葛學斌為基地授牌,中國美術學院院長高世名、中國美術學院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院長徐小明作為代表接牌。開幕式上,北京電影學院黨委副書記、副校長,國務院戲劇與影視學學科評議組召集人胡智鋒在線上發來賀詞。
在授牌儀式結束后,首場關于中國詩性電影學術的研討會便在熱烈的氛圍中展開——電影創作者和理論研究者共同圍繞電影詩性在中國文化土壤中的生長、發展與推演,并聚焦當下的電影創作在時代中的拓展與變遷。
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副教授、編劇周佳鸝認為今天或許是一個恰當的時刻,重新談論詩性電影,并把詩性電影作為一個方法,從理論層面不斷重返東西方電影史的關鍵時刻,去重新看待那些曾經喚醒我們對電影認知的文本和理論。著名導演、監制、影視與動畫藝術學院院長徐小明鼓勵大家努力表達自我意識,探索電影的可能性,在創作上可以透過電影這條路上的先行者的實踐探索,建立起屬于自己的電影語言和美學表達。
北京大學影視戲劇研究中心主任陳旭光指出中國電影的大格局中,藝術電影、詩性電影,青年電影不可或缺,大有可為。教育部戲劇影視學教指委主任、北京師范大學藝術與傳媒學院原院長周星談到,詩意是藝術審美的高貴品質,詩性電影應該是在鼓勵創作者有一種個性的追求,鼓勵人的情感和電影之間產生共鳴。
青年導演、編劇祝新表示對重新回到母校討論電影感到榮幸,他回憶自己的創作雖然經歷了很多的坎坷和崎嶇,但也在這種歷險與探索的過程中逐漸清晰起來,希望這份力量也可以照亮其他創作者們前行的道路。
中國電影家協會原秘書長、中國電影評論學會會長饒曙光認為,詩性電影應該對生活有新發現,對人性有獨特思考,并采用電影語言把自己的發現和思考呈現出來,形成對話的空間、良性的互動,尋找更大層面的共情、共鳴和共振,在更寬泛的意義上進行一種詩性思維、詩性氣質和詩性表達。
在中國藝術電影從教育到創作再到市場過程的主題論壇上,作為創作者與實踐者,2021擔任電影作品《長津湖》b組導演,2022擔任電影作品《長津湖·水門橋》b組導演的著名導演許安,分享了自己的關于作者意識與美學建構的經歷與觀點,多角度地探討了從影像教育到真正創作的認識。中國電影資料館原館長、國家一級導演、北京師范大學教授,傅紅星與青年電影制片人楊城、王磊以線上的方式共同參與了本次論壇。
力圖探討中國詩性電影,希望團結新銳導演群體,深挖浙江在地題材,這是“浙浪潮”導演大會的舉辦初心,在未來,與眾多電影界的實踐者和專家學者們共同努力,讓文化的“浙浪潮”在新時代重新激起滔天巨浪,讓電影的新浪潮在浙江大地上掀起波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