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言:當親情變成一場電影,誰才是真正的導演?
看點網訊www.zlook.com 2025年7月1日,戛納評審團大獎得主《情感價值》發布首支正式預告,這部由《世界上最糟糕的人》導演約阿希姆·提爾執導的新作,再次聚焦家庭關系的撕裂與修復。影片集結雷娜特·賴因斯夫(戛納影后)、艾麗·范寧(好萊塢新星)、斯特蘭·斯卡斯加德(《沙丘2》)等實力派演員,講述一位自戀導演父親如何利用電影“綁架”女兒的情感,最終引爆一場家庭戰爭。影片已定檔11月7日北美上映,中國內地版權由“浪漫電影發行科”購入,有望引進。
1. 劇情前瞻:當父親把家庭悲劇拍成電影
影片圍繞舞臺劇演員諾拉(雷娜特·賴因斯夫 飾)與她的妹妹艾格尼絲(英加·伊布斯多特·莉莉亞斯 飾)展開。母親去世后,她們疏遠的父親古斯塔夫(斯特蘭·斯卡斯加德 飾)——一位曾經輝煌、如今過氣的導演——突然回歸,邀請諾拉主演他的新片,講述她們祖母的悲慘人生。
拒絕與背叛:諾拉果斷拒絕,認為父親只是在利用家庭傷痛為自己事業續命。然而,古斯塔夫迅速找到替代者——野心勃勃的好萊塢女星瑞秋(艾麗·范寧 飾),并讓她在電影中“扮演”諾拉。
戲中戲結構:影片嵌套多層敘事,現實與虛構交織。古斯塔夫的拍攝過程不斷觸發諾拉的童年創傷,而瑞秋的介入更讓姐妹倆感到被“二次傷害”。
終極沖突:諾拉闖入電影放映會,砸向銀幕的紅酒像血一般漫開,而瑞秋卻在鼓掌:“這比劇本寫的更精彩!”
2. 導演風格:北歐冷冽+伯格曼式心理戰
提爾延續了《世界上最糟糕的人》中對人際關系的細膩剖析,但這次更加尖銳:
元電影敘事:通過“拍電影”這一行為,探討藝術與倫理的邊界——父親是否有權將家人的痛苦搬上銀幕?
黑色幽默:古斯塔夫送給孫子《鋼琴教師》《不可撤銷》等“兒童不宜”的DVD作為生日禮物,卻被告知“家里沒有播放器”。
情感爆發點:餐桌戲中,古斯塔夫往諾拉盤子里堆鯡魚的動作,與他20年前離家時如出一轍,瞬間引爆壓抑多年的憤怒。
3. 演員表現:雷娜特·賴因斯夫再封神?
雷娜特·賴因斯夫:從《世界上最糟糕的人》的迷茫女性到本片的憤怒女兒,她的表演被外媒稱為“北歐版娜塔莉·波特曼在《黑天鵝》中的爆發”。
艾麗·范寧:飾演的好萊塢明星瑞秋,既是闖入者也是鏡子,她的美式表演風格與諾拉的北歐內斂形成強烈對比。
斯特蘭·斯卡斯加德:完美詮釋自戀導演的脆弱與專制,一場“手指發抖”的戲被影評人反復解析。
4. 戛納反響:19分鐘掌聲與爭議
影片在戛納首映后收獲19分鐘掌聲,創下本屆電影節紀錄,但評價兩極:
贊譽:“提爾用電影解構電影,用親情解構親情,最終讓觀眾分不清該為藝術鼓掌,還是為被獻祭的情感默哀。”
爭議:部分觀眾認為結尾的“和解”過于倉促,父親的角色未能真正贖罪。
5. 市場展望:奧斯卡熱門?內地能否上映?
頒獎季潛力:NEON(曾發行《寄生蟲》)負責北美發行,瞄準奧斯卡最佳國際影片。中國引進:賈樟柯的“浪漫電影發行科”已購得版權,但敏感的家庭議題可能面臨審查調整。
結語:情感的價值,是真實還是表演?
當古斯塔夫在黑暗中為銀幕上的“女兒”流淚時,沒人分得清他是在為哪個版本感動——是戲里的角色,還是被他傷害過的真實女兒?這場親情與藝術的博弈即將揭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