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第12屆北京電視節在展覽館舉行,多達百家的影視制作公司攜作品亮相。據節目展官方統計,此次展會參展商(含現場注冊)達1650多家;參展節目共計43048部,其中電視劇17677部,電影4949部,紀錄片、專題、欄目13942部,動畫片6480部,617639集。
在今年新亮相的新劇劇目中,有不少改編自同名電影的電視劇、續集劇,或是對經典劇進行翻拍,如改編自電影的《龍門飛甲》,如續集劇《新京華煙云》《隋唐英雄》等。而以小說為文學母本的電視劇項目也不在少數,如《平凡的世界》根據“矛盾文學獎”作家路遙的同名小說改編而成;《羋月傳》則根據蔣勝男同名長篇小說改編,并由其本人擔綱編劇;電視劇《大波》取材于中國現代文學大師李劼人的著名長篇小說《暴風前夜》……其中以小說和編劇兩條腿走路著稱的作家、編劇海飛的作品,剛好扎堆在此次電視節上集中亮相,達五六部之多,成為北京電視節上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編劇往往隱藏在屏幕后方,提起這些由海飛創作、編劇的電視劇,大概很多人耳熟能詳,如《大西南剿匪記》(2010年播出)、《鐵面歌女》 (2010年播出)、《旗袍(2011年播出) 、 《旗袍2》(2011年播出) 、 《從將軍到士兵》 (2012年播出) 、 《太平公主秘史》 (2012年播出)、《代號十三釵》 (2012年播出)、《獨立連》(2013年播出)、《隋唐英雄》(合作編劇,2013年播出)等。
本屆電視節推出了海飛的新作品。其中包括電視劇海飛獨立創作的《花紅花火》,是根據其長篇小說《花雕》改編,由張嘉譯、劉濤、聶遠主演;海飛長篇小說《向延安》被美濃影視改編為同名電視劇,作為擬拍項目在節會上展出;中篇小說《我叫陳美麗》即將由其他編劇完成劇本改編,并由下半年投拍;一年前海飛根據龍一小說《代號》改編的同名電視劇,也作為擬拍項目在電視節上展出。據海飛介紹,他的中篇小說《麻雀》,將擇期由其改編為劇本,預計明年能投入拍攝。同時,《麻雀》的電影版權也已售出,有望搬上大銀幕。而其抗戰題材長篇小說《回家》,獨辟視角,觸碰雷區,首度嘗試正面描寫日本兵,將戰爭中的復雜人性表現得淋漓盡致,最近引起業界與社會強烈反響。此小說一經出版,即有十余家影視公司爭搶版權,現劇本改編即將由公司尋找合適編劇啟動。此外,他的中篇小說《往事紛至沓來》《捕風者》都已被影視公司買斷版權,將會在近期內啟動改編計劃。他自己手頭上正正全力以赴創作的是一部民國女性傳奇劇《女管家》。
為什么海飛如此密集的創作能夠得到諸多影視公司的認同?海飛就此談及對時下根據文學作品改編電視劇的看法,認為文學是影視劇最好的“根”,特別是那些優秀的小說,是經過讀者檢驗的,扎實而且接地氣。而在影視劇競爭越來越激烈的當下,劇本創作將越來越嚴謹。以后影視劇之間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將是影視劇創作的源頭——劇本的競爭。很多匯聚了明星大腕的劇,在播出途中被“腰斬”,停止播出,不是因為明星的演技或者制作公司的制作出了問題,最大的原因即是劇本出了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