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許鞍華執導、李檣編劇,匯集了湯唯、馮紹峰、王志文、王千源、朱亞文等演員的浪漫史詩大片《黃金時代》將于10月1日國慶檔上映。片中,王千源飾演著名詩人聶紺弩,與蕭紅、蕭軍、丁玲、胡風等一批文人,用他們的激昂文字書寫了一段屬于他們的“黃金時代”。對于屢被問起的關于片名的涵義,剛從威尼斯電影節歸來的王千源也有著自己的解讀:“電影中講述的‘黃金時代’正是每個人物所經歷的‘黃金時代’,他們在物質是‘乞丐’,但在精神上卻是‘貴族’。”
文青的“黃金時代”:精神貴族,物質乞丐
電影《黃金時代》以民國時代為大背景,以民國傳奇女作家蕭紅特立獨行的人生以及愛情經歷為引子,塑造當年一群意氣風發的熱血青年,還原了一個充滿自由理想、海闊天空的時代。作為見證蕭紅文學之路,也是最肯定其才華的良師益友,王千源飾演的聶紺弩是一位徹頭徹尾的自由主義者,這一點在他的詩作及雜文中便可看出。王千源表示:“聶紺弩的詩有一種游戲、詼諧的意味,他的性格狂放不羈,在那個年代他和魯迅、蕭紅等一群作家結成了一個文學聯盟,用文字發出內心的掙扎和吶喊。”
談到片名的涵義,王千源表示,電影中的“黃金時代”不僅是蕭紅一個人的“黃金時代”,也是當時每一個人的“黃金時代”,“他們是一群飽含熱情與理想,率性而真實的文藝青年,他們那種熱情并不是一時的,而是一種持久的追求。”而相比現代社會,王千源認為,那個年代的人們思想自由、束縛少,精神強大于肉體,“他們互相尊重、互相扶持、互相敬畏,雖然在物質上是‘乞丐’,但精神上卻是‘貴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