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牌制片人楊利:市場需要《北平無戰事》這樣大情懷作品,但女性題材劇是主流需求
10月,一部“男人當道,女人靠邊”的史詩巨制《北平無戰事》,為熒屏吹來了久違的清風,這部截然不同于當下市場氣質的高冷作品,獲得了業內外的交口稱贊?!侗逼綗o戰事》之后,由金牌制作人楊利打造的女性勵志長劇《第二次人生》在江蘇衛視熱播,并不負眾望收視飄紅,女人劇可謂再度“揚眉吐氣”。
作為國內頗具收視號召力的女性制片人之一,楊利繼續用她的女性視角,成就了這部都市母女尋愛勵志長劇。近日,楊利在接受記者專訪,暢聊她的女性題材創作心得。
情感升級
“母女姐妹花”打造勵志正能量
《第二次人生》由打造過《女人的顏色》《女人的抉擇》《抹布女也有春天》《絕愛》的楊利擔綱制片人,講述了因從富裕的上流階層一夜之間掉入社會底層,而淪落為貧窮離婚女人的母女倆——不懂人情世故的媽媽和善良穩重的女兒,如何通過再婚得到幸福的人生逆轉成功記。
愛情、親情、宅斗、商戰、勵志、懸疑……將這一系列元素有機融合的《第二次人生》,以大容量和強情節讓觀眾看到欲罷不能,呈現出不同于以往的電視劇特征。在大量觀眾看來,家族破產婚姻遭到背叛,被陰謀狠狠傷害的母女,背負著生活的艱難絕地反擊,勇敢追求自己的新生幸福,這樣的情節設置,擁有足夠的新鮮感和吸引力。
作為《女人的顏色》《女人的抉擇》的姊妹篇,《第二次人生》將都市虐戀再度升級。在楊利看來,“這部劇中最大的亮點在于,母親李晴和女兒林舒是雙主角設置,她們的情感進程一并發展,又彼此交叉。”雖然和《女人的顏色》《女人的抉擇》是同一創作班底,故事的形態卻是全然不同,哪怕是同一種題材,都能在不同的角度帶給觀眾驚喜,“母女姐妹花”譜寫的勵志傳奇傳遞著濃濃的正能量。
定位長劇
“品牌累積效應”鍛造“女性招牌”
“一劇兩星”時代即將到來,衛視黃金檔從每天播出3集削減為2集。有業內人士認為,在新政之下,超過35集的劇給電視臺的排播增加難度,故在面對同題劇的競爭時,長劇會不那么吃香。但記者發現,在江蘇衛視獨播的《第二次人生》,長達73集,長度和《女人的顏色》《女人的抉擇》加起來相差無幾,為何如此有信心出品這樣一部長劇呢?
在談及這一問題時,楊利回應,“在一劇兩星的大背景下,對于一家電視臺來說,黃金檔一年就只有730集不到的播出量,這對市場的沖擊的確是很大的,長劇的確也會不如短劇在編播上那么靈活,但是并不是說長劇就不能做,而是我們要有一個更新的認知:用一個多月的時間來播出一部長劇,能否提供給觀眾足夠的信息量和關注點呢?電視劇市場從來都不缺乏長劇,放眼美國、韓國,在迷你劇之外,那種動輒七八十集上百集的優秀作品,會在潛移默化中達到品牌的累積效應,進而收獲廣泛的觀眾群體。”
《第二次人生》的收視群體中,除新粉絲之外,由《女人的顏色》《女人的抉擇》一脈相承而來的受眾群不為少數,“女性”+“勵志”的鮮明風格,自成一派風景。
韓劇情愫
遵循戲劇規律營造“做夢的感覺”
楊利的“女人戲”,總是擁有著韓劇的唯美質感和虐心特色,《第二次人生》也不例外,從制作包裝到精神內核有滿滿韓劇范兒,但不是“虐到極致現情深”的節奏,它超越了韓劇虐戀的因素,更強調“第二次人生”的轉變。在被問及這一風格烙印時,楊利也毫不諱言: “我們大量的觀眾,包括我本人,身為女性群體的一分子,對韓劇都是有很深的情愫的,它的確是許多女性的心中所愛。我自己也非常強調向韓劇學習,但這種學習不是照抄和照搬,而是學習精益求精的制作態度和手法。”
“我參與過的這些作品,雖然都是女人戲,卻都是有所不同的,我是一個不愿意重復自己的人”,楊利說,“《第二次人生》的風格介于《女人的顏色》和《絕愛》之間,更強調強情節和豐富的人物關系,故事發展脈絡上我們希望遵循一些戲劇的規律,盡量給觀眾營造一種做夢的感覺。”
而之所以對女性題材劇情有獨鐘,楊利也有自己的市場判斷,“因為長期和市場打交道,我們深知女性觀眾才是電視劇的主體觀眾群,所以在創作上要滿足她們的需求,同時還和我本身的喜好結合起來。近段時間熱播的《北平無戰事》我也很喜歡,但是這種大情懷的東西,需要時間的積累和沉淀,我們的電視劇市場,更大量的需要的還是可以滿足老百姓日常娛樂消費的反映真善美的作品,所以,我仍然會重點發展這一類型。”